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关于进一步促进陇南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编辑: 更新于:2014-3-10 阅读:

 

【内容提要】陇南市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品质优,药用植物达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生物基因库”之美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陇南中药材产业的意见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陇南中药材产业发展, 10月中旬,省委会栗震亚主委带领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和省农工民主党联合调研组,赴陇南市及所辖县区就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宕昌、武都、康县、文县、两当等县区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医院、制药企业及交易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陇南市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品质优,药用植物达1960种,药用动物345种,药用矿物39种,尤以文县纹党、武都红芪、宕昌当归、礼县大黄等药材因品质优良、药效好而享誉国内外,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生物基因库”之美誉。近年来,陇南市紧紧围绕把陇南建成全国优质药源基地的目标,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8万亩,占适宜区面积120万亩的81.7%,预计将实现产值13.25亿元,较2012年增加0.46亿元,增长率为3.6%;种植农户达30.57万户、123.58万人,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2.1%50.1%,药农人均种药收入达到1035元。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陇南市覆盖面较广、涉及农户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一)  药源基地建设成绩明显

按照中药材生态适应性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合理布局,把企业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千家万户种植相结合,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域界限,集中连片,整片带实施药源基地建设,着力扩张种植规模,已经建成以文县中寨、堡子坝片为中心,辐射武都、宕昌两县区12万亩优质纹党基地;以武都米仓山片为中心,辐射西和、礼县、文县、宕昌四县12万亩优质红芪基地;以宕昌哈达铺、理川片为中心,辐射西和、礼县、武都三县区9.6万亩优质当归基地;以礼县铨水片为中心,辐射西和、宕昌两县区12万亩优质大黄基地;以西和十里片为中心,辐射西和、礼县、宕昌三县2.5万亩优质半夏基地;以文县、武都、康县三县区交界地带为主的l万亩优质黄连、天麻等名贵药材基地。

(二)初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根据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坚持从解决优质原药生产根本技术问题入手,积极推广良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增效措施,初步建立了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制度和体系。引进中药材品种26个,新品种试验示范栽植面积达1.1万多亩。选育纹党、红芪、大黄良种各1个,建成原种繁育基地9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7880亩,种苗生产基地21700亩,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年发展303000亩。配方施肥及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基本普及,纹党熟地栽培及剪茎技术、大黄打薹、红芪摘顶、当归膜侧栽培等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道地中药材种植方式由传统的直播种植全部转变为育苗移栽。穿龙薯蓣等6种野生珍稀中药材繁育保护和驯化家种技术研究初见成效,穿龙薯蓣种植技术规范已制定。

(三)  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市农科所设立了“陇南市中药材研究推广中心”、“中药材研究室”,九县区都成立副科级建制的中药材技术指导中心,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中药材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工作。依托市农科所成立的“甘肃省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中,2014年将建成投入使用。相关区县还聘请了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教授为本县区的中药材产业开发顾问。

(四)  产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认真落实国家、省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带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市现有独一味生物、佛仁制药、宝徽集团植物生化等3家中药制药企业,生产国家准字号药品50种,2012年总产值达到4.54亿元,其中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甘肃佛仁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中药材饮片为主的初加工企业发展到30多家,其中年加工量500吨以上的有文县中寨代元、礼县春天药业等8家企业。注册登记成立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达131个,组建专业协会60多个。建成了现代中药资源信息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中心宕昌站、宕昌理川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和34个产地交易市场,哈达铺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在建设中,初步形成了陇南多元市场营销体系。

(五)  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管理

主动适应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要求,以大宗、优势、特色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制修订为重点,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制定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栽培技术规程24个,《陇南市红芪育苗技术规程》、《陇南市红芪生产技术规程》、《陇南市红芪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被颁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注册中药材商标16个,其中“独一味胶囊”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文县纹党、礼县大黄、西和半夏、武都红芪、哈达铺当归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独一味制药、佛仁制药、陇南明月、陇南远大、两当兴源等6家企业获得GMP认证。

二、 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陇南市中药材产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主要问题:

(一)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困难

陇南市9县区均属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范围,自我发展能力差,全市财政自给率仅为25%,最低的宕昌县仅有6.76%,财政支出的89%靠上级财政补助,保运转和保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有效支撑中药材发展的资金缺乏,加之投融资机制建设严重滞后,融资难问题突出。

(二)  中药材加工能力差,农民得益少

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种植结构的优化,陇南市作为全省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地位已确立。但处于下游的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少消化以本地纹党、红芪、当归等大宗优势药材为原料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精深加工也处在起步阶段,通过GMP认证的中药制剂厂仅有2家,且主打产品不能消化陇南市的优势药材,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厂仅有4家,还未形成规模,其他大部分仍以出售原药材为主,极大地影响着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产区农民增收。

(三)  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中药材种植优势体现不明显

陇南市中药材市场主要以产区季节性市场和农贸市场附属的药材交易市场为主,基础设施落后、服务管理跟不上,市场交易主要在产区集散地的小市场,至今尚无一处大的专业交易市场,也没有建立起中药材电子商务,信息不畅通,营销手段单一,物流效率低下,产品多运往定西等地专业市场销售,无法与终端市场实现有效对接,销售渠道不畅。

(四)  科技支撑能力低下,人才缺乏

陇南市现仅有中药材技术人员近100人,其中本科以上中药材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不足10人,其他大多是农学专业,基层技术服务推广专业人员及栽培、育种、加工和新药研发方面的高级人才奇缺,导致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良种生产繁育系统建设、先进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品种选育和引种推广、野生药材人工栽培驯化、新制剂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相对滞后,对道地中药材深入开发利用方面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等立项投资比较少,严重制约了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范化种植水平低,药材品质欠稳

由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工作落后,中药材生产仍以药农自发进行生产为主,千家万户式的生产方式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缺乏有效推广应用,加之部分药农环境安全意识淡薄,在中药材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及植物激素,致使部分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超标,药材品质降低。在中药材产地加工及仓储中,使用硫磺熏蒸等不合理方法导致有效成份损失或人为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影响产品外销和商业信誉。

三、意见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建议省政府延长对陇南市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每年补助3000万元,连续扶持5年,重点支持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规范化生产、质量控制、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利用等项目。向国家和有关省市制药企业、社会各方推介宣传陇南中药材产业优势资源,帮助支持陇南早日引进落户一批优质企业,以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真正成为经济优势。

(二)进一步加大对道地中药材品质的保护力度

针对药农采用自繁自育开展生产,造成中药材种质退化混杂问题,各中药材产区尤其是纹党等道地优质中药材产区,应建立专门的药材良种生产及种苗繁育机构,进行品系选择、提纯复壮,确保优势品种的优势地位。高度重视以文县纹党、武都红芪、宕昌当归、礼县大黄等重点知名道地药材的品牌宣传推介和保护,发挥品牌效应,促进陇南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这些知名品牌,就是保住了造福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三)下大气力建设好中药材专业市场

陇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运输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中药材市场建设严重滞后。随着国家及省上对铁路、公路交通的投资,交通瓶颈突破指日可待。陇南市要尽早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科学布设药材市场网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拓展延伸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实现重点产区全覆盖,与终端市场实现有效对接,确实解决销售渠道不畅问题。

(四)扶持建立龙头企业,拓展综合利用渠道,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

政府应继续发挥政策扶持作用,积极扶持一些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鼓励和帮扶企业成为中药研发主体,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以企业为主的产业化运行格局,达到中药材生产经济模式的转化,促进中药材产业协调发展。立足陇南市优势品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和促进产学研紧密联合,从而建立起支撑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药研发体系。围绕纹党、岷归、红芪等道地中药材进行深度系列开发,以市场为导向,拓宽中药材的应用领域,扩展加工思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制剂,加速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装备的标准化、系统化、工程化进程。依托纹党、红芪等丰富的药食两用地道药材,走药品研发与保健食品、药食两用添加剂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延仲中药材产业链条。

(五)积极开展陇南市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中药材种植品种普查工作

开展陇南市濒危中药资源调查,编制濒危中药保护名录和道地药材数据库,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省市多部门要联合制定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办法,科学、合理、有计划的采集,逐步实现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开展全市种植养殖中药材基原调查,确实掌握陇南市中药材资源基本情况,为规范中药材种植,防止错种误种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陇南市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撰稿人:栗震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