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13-2-21 阅读:
县域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是甘肃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转型跨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必然选择。
一、加快发展甘肃县域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甘肃省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彻底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省经济转型跨越的重大举措,是彻底破解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第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大力推进全省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是在县域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复合型经济,是省域经济的核心部分。但从目前看,甘肃省县域经济无论从规模、人均指标分析,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县域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目前甘肃县域人口2719.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69.99%;县域国土面积41.8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8.29%。但县域经济完成GDP仅占全省41.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14.0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滞后,表明了农村和农业发展水平的滞后,影响了全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步伐。
第三,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县域经济是以县为单位的区域经济,本质上是农村综合经济,是直接面向“三农”的经济。甘肃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大中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各种生活资料,另一方面又为大中城市的发展扩大了市场需求。因此,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解决甘肃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城乡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
第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推动甘肃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县域经济以中小民营企业和特色产业为主体,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优势。县域经济又是一种块状经济,块状经济的积聚促进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业的进一步集中,随着农村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和产业的逐步演进,推动了小城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市,从而由产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促成了产业发展和生产要素集聚,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
二、甘肃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由于甘肃县域普遍属于欠发达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低,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滞缓,人口规模大,财政收入偏紧的特征没有明显改变。
第二,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从县域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金融资本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力等7方面竞争力排名变动看,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十分明显。由于二、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新型工业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十分明显。
第四,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农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对外开放度低,科学文化事业落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加快甘肃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坚定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水平,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的效益,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其次,努力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积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降低门槛,取消注册资本金限制,推行注册登记备案制,放手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二要放开领域。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固有企业退出的行业和领域,允许民营企业投资经营农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尽可能降低民营经济投资创业的成本。规范非公有制企业的税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四要通过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尽快改变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城经济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三,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加快小城镇发展,繁荣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三是从实际出发,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四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把发展小城镇与科学规划结合起来,处理好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特色。
第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主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加强特色工业小区建设,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加快企业技术进步,集中力量实施重点技改项目,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紧紧围绕国内产业重组、东部资本西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深入推进的机遇,抓工业新项目、大项目。
第五,以市场化建设为重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鼓励各类企业、各种专业协会、合作社,投资加工销售农产品。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不同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加强市场的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完善各项配套服务功能,规范交易秩序并且引进现代营销手段,树立市场名牌意识,打出甘肃省绿色食品名牌。三是完善网络体系,搞好产地、销地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发布,为生产者、经营者及政府搞好宏观决策,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四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产、加、销合作组织、民间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不断壮大流通队伍,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
第六,以提高产业聚集度为目标,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中药种植与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白酒酿造业、食品加工业、黑瓜子种植与加工业、花卉种植业、依托资源优势的轻工业、陇南的采矿业等产业集群。政府需要把强化市场竞争作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主要途径,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取代产业政策;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不利于集群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并执行统一、规范的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标准,为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调研组:栗震亚 马志立 吕文广
撰稿人:吕文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