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推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创新模式的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13-2-21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许多成功的范例。但根据新的贫困标准,中国仍然有贫困人口1亿多人,甘肃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达到1200万人,约占常住人口总量的46.9%,我省的扶贫任务艰巨。甘肃省委为了改变贫困地区现状,加快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进程,提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扶贫创新举措。为了使这项举措能够给受益者带来可持续发展,让最小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以“输血”为桥梁,真正实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达到 “授人以渔”的扶贫效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我省目前的扶贫投入、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省在农村扶贫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规划,开辟了一些扶贫的新模式。
1、 扶贫资金投入情况。2009年,全省财政扶贫资金达14.08亿元;2010年,全省财政扶贫资金总量达到16.76亿元,资金总量较上年新增1.96亿元。其中,中央发展资金较上年增加1.91亿元,增长23%,增幅居全国第三位。
2、 扶贫趋向及模式。全省扶贫工作整体上从以解决温饱为主向以组织群众全面发展、加快增收步伐为主转变。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增幅加快,绝对贫困人口较大幅下降。扶贫模式以基本生活供给向发展特色增收产业转型为主,并且初具规模。贫困地区群众来自特色产业以及畜产、林果、马铃薯等加工龙头企业的收入占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3、 创新项目的落实不到位,部分流于形式。据调查,一些项目如养殖、种植项目,扶贫的政策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大的漏洞,一些社区和农民为了拿到政府扶贫款虚报了种养殖数量,瞒报实情,修了圈舍不养殖,只是为了拿到政府扶贫款,上级部门检查时向其他村民借牲畜来应付。一些地方修建了蔬菜大棚,拿到补贴款后不种植,白白浪费了资金,这种现象还不少见。村民们没有真正理解政府的扶贫补贴意义,他们认为是政府强加与他们的,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方法能否给他们带来收益,他们从内心持怀疑态度。
4、 联村联户扶贫新举措给群众带来了什么?2012年,省委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扶贫创新举措,这对甘肃省全面实现脱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决策是正确的,目标是清晰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否则,3-8年后,我们浪费了人力、物力等大量的资源,农民的生活没有改变,收入没有增加,社区还是那样的状况,而帮扶者却筋疲力尽。联村联户已经快一年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给予帮扶对象引进项目,改变理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很迷茫,不知如何帮助被扶持者,一些单位强行让干部职工下农户家住几天,给农户几百元钱以表心意,一些单位为所帮扶村庄捐款、捐物、修路、赠送药品等等,帮扶方式大多停留在“输血”或“授人以鱼”的阶段。许多单位的干部职工已经出现疲惫状态和不满情绪,相应,许多被帮扶的村民和社区也出现不满情绪,他们认为来的人不但帮不了他们,而且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给他们带来了不便。
二、对策和建议
以联村联户为契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发展项目为途径,转变扶贫观念,以“输血”或“授鱼”为介入或融合契机,与帮扶对象建立关系,以帮扶对象为主体,以农村参与式发展项目为策略和途径,走“造血”或“授渔”的可持续发展扶贫道路,让受益者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富裕生活和自身发展的目标。建议:
1、清晰认识我省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
贫困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必要的满足。绝对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发展机会的严重匮乏,其次则是社会经济资源分配体系的不合理和不完善。绝对贫困意味着贫困者的生活处于“生存危机”的状态。相对贫困通常是指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满足程度以及发展的机会低于或少于社会的平均值的一半。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相对贫困不仅在于生产力的落后,更根源于经济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相对贫困意味着相对剥夺现象的存在。
2、以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项目理念为核心,以帮扶对象为主体,帮助受益者全面评估所处现状和需求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发展主体能够有效地介入到社区建设中有关决策、实施、管理、监督和利益分享的全过程。社区参与特别要关注弱势人群和边缘群体。参与式理念强调农民的参与是参与式的核心。要彻底改变贫困现状,贫困者自身必须有动力,他们自身是改变的主体,并且,必须赋权于主体,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而扶贫者即外界-客体,只能给予被帮扶者信息、方法以及有限的外界资源,因此,联村联户单位要利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帮扶者全面评估他们所处的现状、问题和改变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内外部资源,帮助他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计划。例如,建立当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应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需求评估和项目设计,组建项目实施小组,选举项目分批受益户名单,由农户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农民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转变扶贫观念,以“输血”或“授鱼”为介入或融合契机,与帮扶对象建立关系,以农村社区参与式发展项目为策略和途径,走“造血”或“授渔”的可持续发展扶贫道路,让受益者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富裕生活和自身发展的目标
帮助他们分析处境和寻求改变的突破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途径。说到底,真正的扶贫要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道路,要让他们自身造血。我们经常说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就是要帮助农民走发展的道路,而不是给予他们一些物资就能解决根本问题。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变化,就是人们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的改善,是人们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更好的状态。发展其实是一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群体之间协商、合作和学习的过程,就社区发展而言,社区应该在这个过程里扮演重要角色。发展是一个降低脆弱性、增强能力的过程;要尊重发展者的权力,帮助发展者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走以权利为本的发展策略,比如基本生计的权利,基本服务的权利,生命安全的权利,被聆听的权利,平等的权利等等。让他们真正成为他们发展的决策者,包括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介入,在过程中受益,提升能力;让他们参与其中,分担、分享、共担、共享;避免传统的扶贫做法,即领导决策、专家决策、投资者决策的模式,强调扶贫人群的参与,强调社区的参与,走参与性社区发展的道路。即以社区成员为主体,在外界的技术、信息、政策甚至经济的服务和支持下制定社区自身发展计划的过程,包括发展目标?问题和对策以及具体行动的识别和实施,同时社区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扩大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流和理解以及能力建设并直接受益于规划的实施。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也特别注重对妇女和其他边缘群体的关注。因此,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不只是关注社区经济发展,更关注社区的社会发展。把握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的确定。社区的发展目标是首要的,同政府的发展目标相协调;过程:从信息收集与分析到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及监测,社区扮演主要角色而外来者提供协助和服务的作用;受益:社区是第一受益者,受益包括经济和社会受益;能力建设与赋权:社区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通过政策调整和机制化来确定社区在社区发展和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角色和作用。根据服务人群的愿望、知识、经验、标准确定关键问题,提出适宜于他们经济条件和能力的解决途径,使扶贫计划适合服务人群的接受能力及操作技能,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逐步实现自我发展。
撰稿人:杜俞瑾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