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强化技术创新,集合资源优势,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13-1-18 阅读:

根据甘肃省新能源资源的分布、自然地理条件和储量状况,我省属于新能源资源大省,具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我省的新能源产业,对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省委、省政府已将新能源产业纳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议程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纳入十大节能工程。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审批。从2010年到2015年,我省要在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研发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一批产业化基地,引进与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使我省即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我省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三大省区之一。全省风电装机容量由2005年的6.4万千瓦迅速增长到2010年55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达到143.69%,我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万千瓦。
(三)生物质能为新能源开发利用开辟新领域
根据我省目前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生物质能利用重点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到2010年底,我省生物质能源利用量达到34万吨标煤,占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的4%。
二、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占全省能源消费比重偏低
全省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虽然水、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但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还未形成。
(二)新能源产业链中装备制造业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我省风光电产业下游的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速度位居全国前列,但我省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不足,兆瓦级以上的整机制造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生产环节少而薄弱。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原料制造等众多产品的生产还处于预备打基础阶段,离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尚有一段距离。
(三)风电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配套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风电上网输送困难成为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造成风电产能过剩的直接客观原因是风电运行不稳定,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电网消纳有限,形成风电送出瓶颈。
(四)新能源产业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市场瓶颈
我国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按照有利于促进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设计的,然而由于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完善,大规模、远距离配套送电的政策激励不足。
(五)生物质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过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任重道远
制约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除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外还受到扶持政策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运行机制不顺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涉及能源、农业、林业、化工等多个行业和多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发展目标,需要相关学科、相关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三、加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放缓新风电场建设,加快电网和配套项目建设,提高新能源输送能力
加快建设贯穿全省的750千伏超高压主干网架,提高电网消纳能力和稳定性;加强省内330千伏及以下各级配网网架结构;加快农网、城网建设改造。
建设智能电网是国际上克服风光电上网困难的通行经验,应积极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占领智能电网技术制高点。
制订有关调峰电源调配的刚性政策,增强电网调峰能力,重视风电场与光伏电场的相互调剂。
(二)着力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企业,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避免高端产业的低端链竞争。以功能互补、适当错位、集群发展为原则,鼓励专业化分工,完善产业链布局。
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风电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依据全省制定的《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企业重点突破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扩大产业规模。
(三)创新制度,完善新能源产业政策体系
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推动设立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企业投标竞争国家新能源发电示范项目。加大现有省级专项资金对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的支持。
制定和完善协调配套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投资、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逐步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能源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管理职能,会同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对能源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引导,完善行业自律。
完善新能源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倾斜政策。要把本省新能源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实行优先采购,推动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设立相关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向省级电网企业服务范围内除居民生活和农村生产用电以外的电力用户征求一定比例的电价附加,用于建立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扶持基金。
(四)大力推动创建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实现我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建议我省通过大力推动创建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联盟建设,整合我省产学研的集团优势,形成光电、风电、节电、储电、输变电与电力自动化设备领域六大产业集群。
(五)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化进程
生物质资源开发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布置产业区域,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平台,发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集中力量解决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重点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同时,尽快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生物质能产业优势。加大生物质能源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生产运行的管理机制,完善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示范补贴政策,提高利用生物质能源的积极性。
(六)试点碳统计、监测、考核和交易体系等政策激励机制和市场诱导机制建设,促进我省能源结构合理配置
大力开展碳统计、监测、考核和交易体系的建设,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行业主要耗能产品、产值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等节能监测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获得全省能源生产、消费变动和碳排放统计数据,准确判断能耗和温室气体变化趋势,为全省实现节能降耗和温室气体减排约束性指标提供决策依据。
建议省政府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配额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
(本文获得省政协优秀集体提案)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