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编辑: 更新于:2010-8-18 阅读:
农工党甘肃省委会
【摘要】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人口激增、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空间密度加强,虽然甘肃省环境总体状况在改善,但是环境问题仍然突出表现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工业城市、资源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也成为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要素。本文通过对平凉市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更新观念,改进方式,加强城市规划科学性与权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推进人口、环境和资源和谐发展等意见建议。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严重。近年来,随着人口激增、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空间密度加强,虽然甘肃省环境总体状况在改善,但是环境问题仍然突出表现在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工业城市、资源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也成为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要素。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加快甘肃的发展,使甘肃人民提高生活质量,使当代人、也使下一代人更好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2009年8月初,农工党甘肃省委会调研小组选取甘肃省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庆阳市进行城市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实地调研。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庆阳市统计局、环保局、水利局、建设局、卫生局等有关单位,采取听汇报、看材料、走访、座谈、参观等方式,了解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庆阳市基本情况及影响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庆阳市地处“天下黄土第一塬”的董志塬,位于甘肃省东部,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毗邻,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全市辖七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市区总人口34.51万人。庆阳资源富集,目前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白云岩、石英砂、粘土等六大类十三个品种。拥有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32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37%。煤炭资源预测储量1342亿吨,占甘肃省预测储量的94%,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亿吨级煤炭基地。有数据显示:仅2004年长庆油田在庆阳境内原油产量达到208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34.28亿元,占庆阳GDP的31.6%。
作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庆阳正在城市化发展加速时期,为使城市健康、持续、稳步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发展中环境安全问题。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庆阳市目前的环境安全近于良好的状态,但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依旧存在:
1、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短缺
庆阳市是甘肃省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之一,这也是当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庆阳市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可开采水资源量仅为2.571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允许开采量只有7237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实际占有量仅为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庆阳市不断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大有改观,但从全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总体水平来看,还存在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改革速度不能满足城市高速发展的需求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资主体、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短缺;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了城市核心作用的发挥;③对已建成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不当。总之庆阳城市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仍然存在,设施总量和人均指标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
虽然庆阳在水土保持上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由于多种原因,水土流失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局部地区愈演愈烈,是当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据统计,在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的庆阳,全市现有土壤侵蚀面积22万公顷,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江河的泥沙总量达2.138亿吨(其中自产沙1.68亿吨),占黄土高原年输沙总量的l/8。年每平方公里平均流失水量2.
4、资源开发与保护失调,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在庆阳部分石油矿区,由于长期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不少地方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强调资源开发,忽视生态保护,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未能料到的原因所导致的在油田开发早期,受技术条件限制,许多环境保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钻采过程中产生的岩屑、泥浆和废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对周边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境内凡是有开采石油的地方,周围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品种大幅减少,一些珍贵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不断恶化。
二、建议采取以下多种措施进一步提我省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庆阳市的发展是我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对于我省乃至于全国的资源型城市都是有共性的,在此,我们依据庆阳调研的实际情况,提出城市发展的如下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全省的资源型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综合治理,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解决庆阳地区水资源问题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必须采取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式,生物措施主要是营造水土保持林,恢复植被,截留雨水,防止降雨对裸露地带的直接冲刷,减少侵蚀源;工程措施主要是修筑拦沙坝,排洪沟,变水害为水利,拦蓄泥沙,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的直接危害;经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使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使其逐步向良性方面转化,在缓地带进行坡改梯,形成耕地,在原坡耕地上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在小于25°的荒地上发展经济林、用材林,使林草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此外,应在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的基础上,以淤地坝建设和梯田建设为重点,以减洪减沙、涵养水源为目标,使洪峰得以削减,洪水含沙量得以降低,可利用水量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2、坚持天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齐抓,开源与节流并重
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兴修各类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为主,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的山区,实施雨水集流工程和跨流域引水工程,解决当地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耕地、果树以及菜园的灌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适时人工增雨工作,有效地开发利用天上降水。以拦蓄天然降水为主,“三水”齐抓,立体利用,是解决资源型缺水的根本出路。利用天然降雨,就是开源;配套节水灌溉,就是节流。“集雨节灌”的理论根据是天然降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在大力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和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节水政策(节约用水是缓解水危机,减轻水资源压力的关键性措施),使“水窖+ 节水+ 梯田+ 地膜”这一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在庆阳大地上得以实践。另外,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耗水率。
3、强化水资源管理控制,切实保护好油区水环境
根据庆阳市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强化管理。一是明确河流的水体功能与水质目标,建议利用两年时间划定水体功能。二是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三是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四是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面对油区水污染和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油田和各级政府都要树立责任意识,既要继续为油田发展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又要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杜绝人为因素造成水污染。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督促油田企业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责,及时妥善处理各种水污染事故和企业用水矛盾,解决影响石油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及群众生活的各种用水困难,促使油田和地方携手共进。
4、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增大城市环境容量
针对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应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对城市道路、河湖治理等非经营性项目,仍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体; 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在政府政策引导下,要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投资渠道要向政府拨款、政府控股参股、企业利用市场融资和民间、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的多样化融资渠道转变。通过制定特许经营权协议以及有关价格的承诺等方面为拓宽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渠道创造条件。
创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可应用“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来吸纳社会资金,建设新的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政府要转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改革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机制,提倡和鼓励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机制,实现运营管理企业化的环境保护产业。
5、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推进人口、环境和资源和谐发展
把人口、环境与资源建立在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治理和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也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动资源型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应在正确的资源开发与补偿战略指导下,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和环境整治的关系,制定节约型资源战略和合理开发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精心保护资源、有效管理资源的战略措施,加强资源价格市场化与环境管制的结合,重视环境资源成本补偿,以免资源出现严重匮乏,引起生态与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加大治理环境的投资力度,而且要加速资源采掘、开发和加工业的环保技术改造,在城市规划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因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更新观念,改进方式,加强城市规划科学性与权威性
城市规划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方要充分认识执行城市规划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严格城市规划的各项纪律,切实维护其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科学的城市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端正城市规划指导,避免城市定位超越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必须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共参与、科学决策”这个科学的程序编制出科学的规划。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和有利条件,从宏观区域经济的高度界定城市发展的总体功能和发展定位,科学界定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环境容量、城市化速度、市场力量和城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充分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重要制约因素,还要考虑环境、区位等资源条件,科学的确定发展规模、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
(执笔 刘兴荣)
上篇:
下篇: